东北人浓度最高的地方不在东北?
明媚的阳光、湛蓝的天空、娇嫩的绿芽……抬头向窗外望去,处处都是一片盎然春意。
兴冲冲来三亚旅游的东北人惊奇地发现,第一批来三亚的东北人,早就把这里变成了“东北当地”。
吹着海风、喝着椰子汁的东北老铁,呼吸着温暖的空气,耳边传来的东北腔却让人一秒回到铁岭。
东北随处可见的锅包肉,在海南也成了抢手的网红菜品,排两小时的长队都不一定能吃到正宗的。
如果你以为东北人只是来旅行度假,那就低估了东北人刻在DNA里的“海南情结”。
“喜欢哪里,就把家安在哪里”,海南温暖的气候让不少东北人动了定居的念头。
以三亚为例,2014年三亚的外地购房者里,东北客户占比达到了79.6%,相对其他省份的人来说构成了碾压式的优势。
据2020年的数据,三亚76万常住人口中,东北人有20万以上,占了三亚市外来人口的六成。
2018年,东北警方专门在三亚开设了警务站,协助处理当地的事务,颇有些“儿行千里母担忧”的意味。
为了方便在海南的东北人生活,黑龙江省就与海南省一些城市的民生举措实现了跨省通用。
这似乎是官方印证了,东北的最南端在海南。也有人调侃,“海南根本就是东北的飞地”。
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更喜欢在本地安营扎寨不同,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动,一直较为频繁。
“候鸟老人”,是一类旅居型老人,依据气象规律如同候鸟迁徙一般往返于两个气候截然不同的居住地。
根据202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,东三省人口总数为9852万,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则超过15%。
一系列问题,让免疫力低下、骨质疏松、肠胃虚弱的老人们无法在东北过得舒适。
时间追溯到1950年,轰轰烈烈的海南岛战役以海南岛全岛解放落下帷幕,解放海南岛的部队就是来自东北的第四野战军。
战争期间,东北部队与海南人民共同奋战;战役结束后,有的人带着对海南的记忆追随部队返回家乡,有的人,则选择留在了海南。
上世纪80年代末、90年代初,随着建省、成为经济特区,海南经济开始迅速发展,旅游业、房地产行业火爆。
后来,东北的经济转型带来了“下岗潮”,不少下岗工人也将工作的目光投向了服务业发达的海南。
此时的他们还想不到,这座温暖的小岛,竟在多年后成了东北人心中的“圣地”。
难忍酷寒冬天的东北人们,就这样带着一家老小,像候鸟一样离开了寒冷的东北,拥抱温暖的海南。
据《海南省2021年全国人口普查公报》数据,相较于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,部分地区人口增加显著。
排名前两位的海口和三亚分别增加了827188人和345988人,增长率为40.43%和50.47%,其中近七成为东北籍。
对于习惯了鹅毛大雪、泼水成冰的东北人而言,一年到头都可以穿裤衩、背心、拖鞋,完全就是起飞一般的体验。
脱下里三层外三层的秋衣秋裤、毛衣毛裤、冲锋衣大棉裤;也不用扫雪铲冰,体会在刺骨寒风吹两个小时的“地狱级”折磨;
在没有走出东北时,东北人对于海南的向往,出于对温暖气候与自然生态的渴望。
生机盎然的风景,温暖宜人的气温,让东北人对海南的生活有了无限期待和憧憬。
填补了太多生活中缺失的美好,海南岛对于不少东北人来讲,算得上是精神的乌托邦。
不仅是由于海南本地人的包容和宽广,也由于东北人给这座小岛带来了几分欢乐和惬意。
躲开漫长的冬天,度过舒适的假期,晒过柔软的阳光……面对生活,仿佛也有了无限积极的能量。
就像惊艳于雪花的南方人、陶醉于海洋的内陆居民一样,无论去到海南的东北人,是选择做来往奔波的“候鸟”,还是定居在温暖的海岛上。
[1]海南岛战役:解放战争中最大规模登陆战 .中国军网[2019-06-30]
[2]连丽智. 居民感知视角下“候鸟式”旅居养老对三亚影响研究[D].西北大学,2019.
[5]王金莲,苏勤.第二居所旅居者与当地居民社会互动过程及机制——以三亚市为例[J].地理研究,2021,40(02):462-476.
[6]海南日报.海口市与东北地区、长三角地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[OL].中国经济网.2018.4.23